外婆给外孙送灯笼的习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的寓意。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讲究:
送灯笼的时间
通常在农历八月初一,外婆们会忙着挑选灯笼和玩具,为外孙准备中秋礼物。
如果当天没空,可以延后,但一定要在八月十五之前完成。
灯笼的寓意
送灯笼寓意着照亮孙子的前程,祝愿外孙学业进步、身体强壮、活泼快乐。
灯笼还象征着光明和希望,希望外孙未来能够前程似锦。
灯笼的种类和图案
传统的灯笼有“骑马”图案,寓意中状元的好意头,希望孙子长大有出息,读书聪明伶俐。
“四面公”图案的灯笼则寓意着希望女儿子孙多、多子多孙。
还有其他图案如“游鱼游沙碌(灯笼)”,寓意添油添蜡烛,图个好意头。
送灯笼的配件
送灯笼必须配带蜡烛,且送双不送单,蜡烛需要配够十二根,这叫“双喜临门,月月红火”。
灯笼下面要挂上垂灯鱼,这叫“年年有余”。
必须送一把木制的青龙偃月刀作为灯笼挑子,意借关老爷的威名消灾驱祸,这叫“借刀除凶”。
送灯笼的年龄段
1至2岁时,送小一点的火蛋灯笼,象征多子多福。
3至6岁时,送莲花灯,消灾除病,保佑平安。
7至10岁时,送兔子灯、金鱼灯、山羊灯、西瓜灯等,祈盼孩子童年自由、欢乐、幸福、活泼,生活甜蜜。
从1岁起到10岁,必须年年送灯,不得中断,这叫“十全十美”。
这些讲究不仅体现了外婆对外孙的关爱和祝福,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未来和希望的美好寄托。通过送灯笼这一习俗,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得以传递和加深,同时也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