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宫廷点心历史悠久,不同地区和朝代的点心有诸多雅称,以下是综合整理后的主要名称及特点:
一、经典宫廷点心别称
京八件 由八种不同造型的点心组成,包括福字饼、禄字饼、寿字饼等,象征吉祥如意,是北京传统糕点的代表。
驴打滚
因蒸熟的糯米团裹黄豆粉后滚制而成,形似驴滚沙地,口感软糯Q弹,豆香浓郁。
凤梨酥(菠萝饼)
清代宫廷点心,外皮酥松,内馅酸甜,后改称“凤梨酥”。传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。
沙琪玛
起源于清朝,满族祭品后成为宫廷点心,外皮酥脆,内馅甜而不腻。
豌豆黄
以豌豆制成,呈淡黄色,口感细腻,甜而不腻,是清宫点心中的代表性点心。
二、其他历史时期的宫廷点心
汉朝: 甘饴(麦芽糖)、饼类 唐朝
宋朝:细点(精致糕点)、糖酥
蒙古亲藩宴:如意卷(鸡蛋卷)、龙须酥(细如发丝)
三、地域特色宫廷点心
江南地区:桂花糕(秋季代表性点心)
南京、桂林:以桂花糕闻名
四、其他常见宫廷点心
绿豆糕:夏季消暑点心,现成为大众美食
茯苓糕:养生佳品,具有药膳功效
这些别称不仅反映了点心的制作工艺和原料,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。例如,京八件的八种造型寓意吉祥,驴打滚的名称源于制作工艺,凤梨酥的更名则与历史传说相关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