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是一则成语,最早出自于 《后出师表》,它形容一个人勤勤恳恳,竭尽心力,为革命、为人民奋斗终身,到死为止的精神。这个成语体现了 无私奉献和 坚定信念的精神。
诸葛亮的忠诚与奉献
忠诚:诸葛亮对蜀汉主刘禅的忠诚是坚定不移的,即使刘禅昏庸无能,他也没有取而代之,而是兢兢业业地辅佐他,真正做到了“两朝开济老臣心”。
奉献:诸葛亮将个人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,不计个人得失,不求回报。他在《后出师表》中明确表示,为了国家,他决定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。
成语的应用
偏正式:该成语用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通常带有褒义色彩。
历史典故:除了诸葛亮,其他历史人物如康熙帝也引用过这个成语来形容自己的一生,表明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一部分。
现代意义
继承和发扬:这种鞠躬尽瘁、死而后已的精神,不仅是古代忠臣的写照,也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当学习和继承的。它鼓励人们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,不惜一切代价,全力以赴,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。
总之,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不仅是一个表达忠诚和奉献的成语,更是一种激励人们为国家和民族利益不懈奋斗的精神象征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