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古代的主客礼仪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行走之礼
行走时不可走在路中间,应靠边行走;站立时不可站在门中间,以示对尊者的礼敬和避让行人。
见面之礼
拱手礼:用于一般性的打招呼,双手合抱(右手握拳在内,左手加于右手之上)举至胸前,立而不俯。
揖让礼:在进门与落座时,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,两手抱拳,拱起再按下去,同时低头,上身略向前屈。
入坐之礼
坐席有主次尊卑之分,尊者上坐,卑者末坐。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,贵客坐西席上,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。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,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。
饮食之礼
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,共食时慎莫先尝。主人执筷劝食,客人方可动筷。
宴饮开始时,主人敬酒让菜,客人以礼相谢。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讲究,应先敬长者和主宾。
迎宾之礼
主人亲自到门口迎接客人,客人从西阶登堂,主人从东阶入堂,主人礼让客人,客人礼让主人。
送客之礼
客人离去时,主人应起身相送,一般应送到电梯口、楼下或大门口,并挥手致意,目送客人远去。
座次之礼
宴席中的座位安排讲究“左为上”,主宾一般坐在主人的左侧。座次安排要尊重长辈和主宾,主人需引导客人到正确的位置。
酒礼
敬酒时,主人先敬长辈,再敬客人,客人回敬时也要遵循一定的顺序。敬酒时双手捧杯,杯口低于杯底,目光注视对方,表达诚意。
其他礼节
鞠躬礼:用于茶艺表演者迎宾、送客或开始表演时,有全礼与半礼之分。
伸手礼:在茶事活动中常用,五指自然并拢,手心向上,左手或右手从胸前自然向左或向右前伸。
注目礼和点头礼:在敬茶或奉上某物品时使用,表示庄重和专注。
叩手礼:用手指轻轻叩击茶桌来行礼,常见于晚辈或下级为长辈或上级斟茶时。
这些礼仪规范体现了古代中国尊卑有序、注重礼仪的文化传统,至今在一些正式场合仍有所保留和应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