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家思想的开创者存在一定的争议,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:
李悝
李悝(前455-前395年),又名李克,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,曾任魏文侯相,主持变法。他主张废止世袭贵族特权,推行“食有劳而禄有功,使有能而赏必行,罚必当”的政策,并制定了《法经》,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。许多学者认为李悝是法家的创始人。
管仲
管仲(前723-前645年),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,他强调以法治国,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,是法家思想的先驱之一。
商鞅
商鞅(约公元前390年-公元前338年),在秦国进行法制改革,被誉为法家学派的奠基人,建立了严密的法律制度。
申不害
申不害(约公元前385年-公元前312年),法家先贤之一,主张“不别亲疏,不殊贵贱,一断于法”。
韩非子
韩非子(约公元前280年-公元前233年),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人,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,将商鞅的“法”、申不害的“术”和慎到的“势”集于一身,并且将老子的辩证法、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。
综合来看, 李悝和 韩非子在法家思想的发展中都有重要地位,但关于谁是法家思想的开创者,学界并没有达成完全一致的共识。李悝在魏国的变法改革和经济政策对法家思想有深远影响,而韩非子则将法家思想发扬光大,并留下了大量著作,对后世影响极大。因此,可以认为李悝是法家思想的奠基人之一,而韩非子则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