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居易:
唐代著名诗人,每次完成一首诗后,都会先念给牧童或老妇人听,反复修改直到他们满意为止。他不因他们的无知而轻视他们,反而虚心求教于人民群众,认为真正的文学作品必须得到人民的承认。
孔子:
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,在参加太庙祭祀活动时,对每一件事都虚心向人请教。即使有人嘲笑他不懂礼仪,他也认为不懂就问正是礼的表现。
扁鹊:
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,当魏文王问他家中兄弟三人谁医术最好时,他谦虚地说自己最差,而他的两个哥哥分别擅长在病情发作前和初起时治病。
梅兰芳:
京剧大师,拜名画家齐白石为师,虚心求教,总是执弟子之礼。在演出中听到观众批评,他也会恭恭敬敬地向老人请教,并请老人观看他演戏,指正他的不足。
苏格拉底:
古希腊哲学家,常常说自己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的无知,这种谦逊的态度使他不断学习,成为伟大哲学家。
牛顿:
科学巨匠,在取得巨大成就后,依然保持谦逊,认为自己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并对别人的赞扬感到厌烦。
贝多芬:
音乐大师,谦虚地说自己“只学会了几个音符”。
爱因斯坦:
物理学家,在世时已经是声誉显赫的学者,但他始终保持谦逊,对成为偶像感到无法理解,对报刊上的宣传和赞扬十分厌烦。
诺贝尔:
化学家,一生贡献极大,但十分谦虚,拒绝将自己收入瑞典名人集,并表示自己只是偶然拾到了几颗光亮的贝壳。
富兰克林:
美国之父,在年轻时拜访一位老前辈,因撞头而悟出谦虚的重要性,并将谦虚作为一生的生活准则。
这些事例都表明,谦虚是一种美德,能够使人不断进步,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