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篇累牍是一个成语,形容文章篇幅过长,内容冗长且缺乏实质。这个成语出自《隋书·李谔传》,讲述的是隋朝时期治书侍御史李谔对当时文风的不满和批评。
李谔在隋文帝杨坚统治时期,发现士人们写的文章过分追求华丽的辞藻,而忽视了内容的实质。他认为这种华而不实的文风会导致朝政混乱,因此上书隋文帝,请求下诏改变文风。在《请正文体书》中,李谔批评了当时文风的种种弊端,如“竞骋文华,遂成风俗……连篇累牍,不出月露之形,积案盈箱,唯是风云之状”。这些话的意思是,文章写得过长过累,内容空洞,缺乏实际意义,只是堆砌了一些华丽词句和虚假的描写。
隋文帝阅后,对李谔的观点表示赞同,并下令将他的奏章颂示天下,以警示天下人。隋文帝还规定,今后写来的奏章如果再刻意追求文风,将会受到严厉的追究。
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用来形容那些篇幅冗长、内容空洞的文章或文件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