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苦口婆心”是一个 汉语成语,读音为 kǔ kǒu pó xīn。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 怀着善意,耐心地、反复地劝诫或开导某人。它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说话十分劝诫别人、为别人着想、要求别人做某事的行为方式。
成语“苦口婆心”的构成部分“苦口”和“婆心”分别有以下含义:
苦口:指反复规劝,不厌其烦地说。
婆心:指像老太太那样仁慈的心肠,表示善意。
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《宋史·赵普传》,其中有“忠言苦口,三复来奏”的描述,表明赵普在劝诫君主时,态度诚恳,反复劝诫,最终使君主接受了他的意见。
在用法上,“苦口婆心”通常作定语或状语,用于描述劝诫或开导的情景。它含有褒义,常用于形容真诚、耐心地劝导他人的行为。
例如:
1. 老师苦口婆心地劝他不要抽烟,但他还是不听。
2. 他苦口婆心地向我解释这个问题,我终于明白了。
总的来说,“苦口婆心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通过比喻耐心慈祥的老婆婆来强调劝诫的善意和耐心,使劝诫的话语更加容易被人接受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