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毛之地是一个汉语成语,拼音是bù máo zhī dì,意思是指 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。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某地荒凉、贫瘠,缺乏生机和活力。它出自《公羊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锡之不毛之地。”
成语用法
近义词:寸草不生、穷山恶水、穷乡僻壤
反义词:肥田沃土、鱼米之乡、天府之国
示例
在《植树的牧羊人》这篇文章中,描述了一个地方从原本的不毛之地,经过牧羊人的努力,变成了绿意盎然的绿洲。
这个成语常用于描绘荒芜、贫瘠的环境,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资源匮乏、缺乏发展的地区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