借用亲戚名字买房涉及法律风险和操作规范,需谨慎处理。以下是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:
一、操作流程
签订书面合同
实际购房人与借名人需签订《借名买房合同》,明确约定房屋实际所有权归属、贷款偿还责任、产权过户条件等核心条款,并进行公证。
房屋性质限制
该行为不得涉及政策性保障性住房,否则合同可能被认定为无效。
产权过户登记
合同成立后,需办理房屋变更登记,将产权登记至借名人名下。
二、法律依据与风险提示
合同效力
根据《民法典》第五百零二条,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,但需符合法律强制性规定。若因未办理过户登记导致权属纠纷,实际出资人可能面临维权困难。
贷款与债务承担
若借名人名下已有贷款,需由实际出资人承担还款责任。婚后共同还贷部分可能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,离婚时需根据《民法典》第一千零八十七条进行补偿。
法律风险
该行为可能被认定为无效合同,导致房产被追回。建议提前咨询专业律师,确保交易符合当地房地产政策。
三、建议
完善合同条款
明确约定房产交付时间、税费分担、违约责任等细节,减少纠纷隐患。
保留证据
保留购房合同、付款凭证、公证文件等,便于后续维权。
咨询专业机构
房地产律师、公证机构可提供法律咨询和规范操作建议,降低合规风险。
> 提示:不同地区对借名购房的认定存在差异,建议办理前核实当地政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