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说说大全-经典句子大全-灵儿心情网

经典说说大全-经典句子大全-灵儿心情网

古人如何称呼别人名字

59

在古代中国,称呼他人的名字(名与字)遵循严格的礼仪规范,体现了身份、场合与亲疏关系的差异。以下是具体规则与实例:

一、基本原则

尊卑有别

下对上、长对少需用字或称号,平辈间多用字,直呼姓名被视为不礼貌。

例如:君主、长辈或下属应称呼“公孙嘉”(孔父)的“孔父”(字),而非“嘉”(名)。

场合与关系

自称用名或字。

介绍他人时使用名或字。

书信往来、正式场合优先用字。

二、具体用法

直称姓名的例外情况

自称:如“庐陵文天祥”。

贬义语境:如“不幸吕师孟”。

介绍或作传:如“张衡 字平子”。

尊者对卑者:如《论语》中孔子的问话“求,尔何如?”。

字的使用规则

平辈间:熟悉后互称字,如刘备称关羽为“子龙”(字)。

下对上:臣子对君主、晚辈对长辈。

自称:文人常以字自称,如杜甫“字子美”。

号(别号)的差异

自取者(如李白字太白)与长辈、朋友间使用。

称呼他人时通常用字,特殊场合可能用号。

三、历史演变

先秦时期:

名与字连称时先字后名,如“孔父嘉”。

汉朝以后:普遍采用名后字的顺序。

四、特殊禁忌

避讳制度:君主、长辈或自己名不可直呼,否则视为“大不敬”。

地域差异:不同地区存在称呼习惯,如北方多以字称呼,南方平辈间更倾向直呼姓名。

通过这些规则,古代社会形成了独特的礼仪体系,既体现了对身份的尊重,也反映了社会等级观念。